沙堆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银洲湖东侧,往西北就是古井镇,东、南邻珠海市斗门区,交通四通八达,水路通达西江、潭江沿…
沙堆镇位于新会区东南部、银洲湖东侧,往西北就是古井镇,东、南邻珠海市斗门区,交通四通八达,水路通达西江、潭江沿岸城镇。沙堆镇境内河网密集、物产丰饶,向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新会区传统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产业更是迅猛发展,以纺织制衣、建筑材料、拆船轧钢造船三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格局日趋稳定,人们生活更加富裕。
为了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格局,构建健康可持续产业发展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沙堆镇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乘着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东风,沙堆镇利用自身传统农业基础优势,大力推动镇内新会陈皮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让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据统计,目前,沙堆镇种有新会柑2000多亩,并形成了柑普茶、小青柑等加工产业链。
《江门日报》报道
沙堆镇由新会三角洲泥沙堆积而成,属低沙田区。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沙堆镇群居,沙堆镇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近年来,该镇在继续发展荔枝(国家级绿色食品)和有机稻米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引进灵芝培植等新兴农业产业,逐渐形成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链,这里的好山好水、优越自然环境可谓远近闻名。据当地村民介绍,沙堆镇还有种植新会橙的传统,对于柑橘种植也并不陌生。正因为拥有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对于发展新会陈皮特色产业,沙堆镇更具信心。
“那岭山青物阜民丰歌盛世,伏泉水秀百业兴旺颂昇平”,这是沙堆镇那伏村牌楼上挂着的楹联,山清水秀,或许就是对这里最好的形容,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好环境,那伏村物产丰饶,村民幸福感更强。据了解,目前,沙堆镇的新会柑种植主要分布在那伏、沙西一带,多为山地种植或半山地种植。那伏村就种有近千亩新会柑,放眼望去,半山上也到处是新会柑树。
江门日报记者来到沙堆镇业荣农场的时候,农场主高国安正在巡视30多亩精心培育的新会柑,检查柑树的挂果率和生长情况。记者发现,这里的新会柑树都呈伞状,不会非常密集,挂果比较均匀,落果不多,小小的青柑外皮亮澄澄的,很是健康。据高国安介绍,他种植新会柑有8年时间了,最开始的一批柑树苗都来自会城东甲的原枝新会柑,扩大种植面积后再利用驳枝技术育苗,但也注重保留新会柑的道地性。
“我算是沙堆镇比较早期尝试种植新会柑的农户之一了,得到了镇农办的支持。那时,我们有一个共识,要种就种高品质的新会柑。所以,在农办的鼓励下,我专门引入了会城东甲的优质新会柑品种。加上我们这里的优质土壤、山泉水和清新空气,新会柑长势很不错,而且晒出来的陈皮香气宜人。因为质量有保证,近几年柑果、陈皮销售价格都稳中有升。”高国安笑着说。
正值小青柑采摘时期,沙堆镇不少新会柑种植场也忙碌起来。
目前正值小青柑采摘的时期,高国安的农场也忙碌起来,加工厂内,简易的小青柑加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高国安说,他刚接到了100斤的小青柑订单,正在赶货。但记者也发现,高国安的小青柑产品并没有自主品牌,他做的还是初步代加工产品,利润空间也有限。
“沙堆镇很多新会柑种植户都是传统农民,他们对市场发展并不熟悉,大多都只是进行鲜果买卖和简单的代加工。其实经过宣传,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了品牌产品价值才更高,这也是沙堆镇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方向,抱团发展走品牌化道路,成为更多新会柑种植户的共识。”沙堆镇农办工作人员廖亮威表示。
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为新农村发展注入动力。
与高国安的农场相距不远处,有一个占地不大的新会柑种植场,它的主人是刚大学毕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林卓豪。林卓豪坦言,选择回乡并尝试从事新会陈皮产业,就是看中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平日里,一有空闲,林卓豪就会到处串门,拜访附近的新会柑种植户,与大家探讨新会柑种植技术,商讨产业发展道路。其实,这都是林卓豪为了从事理想中的新会陈皮事业打基础。他坦言:“单打独斗很难成势,我的预想是通过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扩大发展规模。同时,申请品牌,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做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推广沙堆柑整体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这样才利于产业的长久发展。目前,我接触的大部分农户都非常支持这种模式,大家还在进一步商谈当中,希望合作社可以早日成立,沙堆柑应该在新会陈皮产业格局中占一席位。我相信新会陈皮产业可以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带领一方农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