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柑香正浓。放眼侨乡大地,十万亩新会柑早已在秋风的轻抚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会柑采收…
金秋十月,柑香正浓。放眼侨乡大地,十万亩新会柑早已在秋风的轻抚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会柑采收旺季,柑农们正抢抓农时忙着摘柑、开皮、晒皮、藏皮,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丰收的芬芳,承载着沉甸甸的希望与梦想。
硕果累累的欢欣与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也吸引了众多新会陈皮爱好者与投资者的目光,市场态势持续向好。但仍有不少消费者会有疑问:都是新会陈皮,青皮、二红皮、大红皮究竟哪个更好呢?本期,泓达堂就为大家做一次全面解答,揭秘新会茶之柑的6个采摘生理期。
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世代传承数百年的传统药材炮制技艺,于2021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种植、采收、洗选、开皮、反皮、晒制、陈化等步骤,并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炮制技艺。
其中,“三批采收”指的是新会柑的三个采摘阶段,而“三个品种”则是指根据新会柑的成熟度和皮色特征分类的三种新会陈皮类型。根据《地理标志性产品新会陈皮》规定,新会陈皮按采收加工时间和质量可分为:柑青皮(青皮)、二红皮(黄皮)和大红皮(红皮)。
柑青皮是指立秋至寒露之间,果皮未着色、呈现绿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青皮的片张相对较小,皮薄质硬,味辛苦、气芳香,且挥发油含量高,药性强烈,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效用,适宜入药、煲凉茶。
二红皮,指农历寒露至小雪间,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外皮呈黄绿相交或黄中带绿,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二红皮的片张适中,皮质较厚较硬,味辛带苦略甜,既保留了青皮的柑香又有大红皮的甜香,皮性和香气滋味较为均衡,适用范围广泛,用于煲药、泡茶、煲汤均十分理想,被称为陈皮界的“性价比之王”。
大红皮指农历小雪至小寒间,柑果外皮呈金黄色或橘红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大红皮片张较大,皮厚质软,味辛带甜香,皮性更加温和,口感甘甜温润,甜度高,香气浓郁,很适合作为茶饮,也可广泛用于入药和入膳,在陈化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被誉为陈皮收藏界的“硬通货”。
根据节气特点及树势变化,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新会柑农将新会柑的采收细分成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到之处:
小青柑色青型小,果如其名,皮身薄而挥发油含量高,果酸味较浓,气味芳香刺激,常用于制作小青柑普洱茶、小青柑白茶等柑茶。
中青柑的果实大小要比小青柑稍大些,皮身仍然较薄,柑香浓郁,仍多用于制柑茶。
大青柑的皮身墨绿油亮,挥发油含量高,柑香馥郁,常用于制作青皮。
微红柑皮身有黄橙色,正处于新会柑刚开始“转色”的阶段,其个头中等、皮身偏薄,香气较浓,可用于制成微红皮。
二红柑相较于微红柑时期,个头要稍大一些, 表皮的金黄色部分也进一步扩大,已逐渐成熟,营养物质含量分布均匀,青涩中带点甜,是制成二红皮的上好原料。
大红柑是完全成熟的新会柑,其表皮颜色呈鲜亮的橙黄色,个头较大,皮身厚软,香气香甜,常用于制作大红皮或柑茶。
综上所述,新会柑采摘加工的旺季主要集中在二红柑与大红柑阶段,因此二红皮与大红皮的产量高且是市场销售及日常应用的主流。而在大多数本草论述中,对新会陈皮在功效上也只有黄橘皮(陈皮即两种红皮)、青橘皮(青皮)之别。
因此,青皮、二红皮、大红皮不存在哪个更好,三者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只因采摘时间和成熟度不同,使得三者在药理作用和风味特征上存在些许差异,但也是各有优势、各具特点,且都拥有药食同源、越陈越珍的特点,大家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用途进行选择即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青皮/二红皮/大红皮都可收藏一些,常备常用,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