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产业网 产业资讯 橘皮的植物来源及道地产区迁移历史考证

橘皮的植物来源及道地产区迁移历史考证

从古至今,围绕广陈皮(新会陈皮)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爱情等美好愿望的期待与向往,流传至…

从古至今,围绕广陈皮新会陈皮)有许多传说和故事,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养生、爱情等美好愿望的期待与向往,流传至今,回味无穷。
元末明初的新会诗人黎贞写下了“尘外亭前桔柚肥”的诗句。
明朝理学大师、新会人陈白沙徜徉于家乡青山绿水的柑橘园,咏叹“橙桔盈园野芳杂”。由柑橘所成的陈皮渐渐和新会人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宋代以前,新会虽然已经有人种柑橘,但都是小打小闹,自产自销,没有规模化生产。
当地人对柑橘皮入药不甚了解,只知其香味,偶尔烹调时用之,这种做法至今仍在沿用。也有懂医之人,将柑皮晒干留用,作为化痰止咳、理气止痛的一味中药。
到了元朝,新会人种柑已经非常普遍,仅龙溪陈氏一户人家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

明代时新会已经利用境内的冲积平原大规模种植柑橘,清朝时“其柑种植之千百成围,每岁大贾收其皮”。
橘最早出现于长江下游的江淮地区。文献记载可见于《考工记》:“橘逾淮而北为枳。”江淮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橘的生长。
到了汉代,长江中游一带开始有了橘的种植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亦云:“生南山川谷。”《神农本草经》中南山川谷指的应是今秦岭地区,属于长江中游流域。

到陶弘景(南北朝)开始提及橘皮药材的道地产区,《本草经集注》:“以东桔为好,西江亦有而不如。其皮小冷,疗气,乃言胜桔。北人亦用之,并以陈者为良。”陶弘景所云东橘应是今长三角地区的江浙一带,而西江则应是今江西地区。
到了宋代江浙地区名副其实的成为橘皮的道地产区。如《本草图经》:“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

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对橘的植物性状有了详细准确的描述:“桔、柚,生南山川谷及江南,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与枳无辨,刺出于茎间。夏初生白花,六月、七月而成实,至冬而黄熟,乃可啖。”根据所述,应是今之芸香科植物橘。
到了明朝前后,橘皮道地产区南移到广东,至今仍以广产者为道地。本草纲目》:“今天下多以广中来者为胜,江西者次之。”

《本草害利》:“广东新会皮为胜,陈久者良,故名陈皮福建产者名建皮,力薄。浙江衢州出者名衢皮,更次矣。”其道地产区与今完全吻合。
《本草崇原》:“橘生江南及山南山谷,今江浙荆襄湖岺皆有。枝多坚刺,叶色青翠,经冬不凋,结实青圆,秋冬始熟,或黄或赤,其臭辛香,肉味酸甜,皮兼辛苦。橘实形圆色黄,臭香肉甘,脾之果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主流本草中所记载的关于陈皮的植物来源品种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
而在明清时期的记录可以看出,已推崇新会陈皮为上品。其后宫廷入膳、用药,首推新会陈皮,新会陈皮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新会陈皮产业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enpicha.com/9690.html

作者: xinhuichenpi

交流热线:1054814345(微信)
柑普茶

底部1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5031114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05481434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